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启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全国“两会”期间,最令市场关注的莫过于政府工作报告会将经济发展各类目标确定在什么水平。政府制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不仅对地方政府有指导意义,也对市场主体预期有一定引导作用。
机构普遍认为,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或将继续设定为5%左右,财政政策基调仍偏扩张,预算赤字率大概率超过3%。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财政和货币政策领域或将推出一些创新工具。财政支出强度有望高于2023年,支出结构优化或继续。货币政策的要求从“精准有力”转为“精准有效”,更加强调提高资金的效能,注重对于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形势及宏观政策定下了基调。会议认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表示,今年的经济增速或设为5%,只要作出正确的努力,这个目标可以实现。理应通过合理经济增速目标引导更积极的扩大需求政策,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实现更高的增长目标。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也认为,内外形势演变之下,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要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客观上需要从制定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入手,如政府继续下调预期增速,则易引导预期进一步转弱。
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表示,未来几年中国或将持续面临“保四争五”。中国经济还在筑底过程中,有进一步下行的风险,未来增速很长时间很难见5%。他建议将2024年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预计实际增长约4.8%。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则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在高基数、旅游等报复性消费反弹力度将减弱、财富效应下降等因素影响下,2024年消费复苏可能放缓;房地产业出现企稳迹象,但还非触底反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出口下行压力等;2023年表现亮眼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面临调整压力等。鉴于此,他认为将2024年的增长目标设定为4.5%左右更合适。
赤字率方面,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调不变,这是由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微观主体信心仍未根本提振的形势决定的。2024年赤字率或有必要突破3%,要实事求是面对真实赤字率,避免长期采用的“控赤字+扩专项债”导致赤字规模过小、专项债使用效率偏低的局面,还可以传递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信号,有助于提振微观主体信心。同时考虑到当前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将由中央政府加杠杆,承担更多支出责任或将资金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
中金公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预算内与预算外财政可能是“互补”关系,预计2024年预算赤字率在3.5%~3.8%,新增地方专项债限额约3.8万亿至4万亿元,如果预算赤字率接近3.5%,则地方专项债新增限额可能小幅多增,若预算赤字率接近3.8%,地方专项债新增限额规模或基本持平于2023年。
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今年将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此前财政部增发了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实物量会体现在2024年,央行也新增了5000亿元PSL(抵押补充贷款)额度,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存量政策将持续体现经济带动效应。
罗志恒表示,中国长期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导致宏观税负逐步下行,财政空间仍有但总体在持续收窄,因此未来的减税降费要注重效率和效果,注重结构性减税降费,这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避免债务规模因减税降费而过快攀升。为进一步用好财政空间,未来财政政策有必要以支出政策为主、减税降费等收入政策为辅,推动财政政策逐步从重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货币政策方面,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维持适度宽松,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以稳定银行体系流动性、促进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但将更加注重存量资源盘活和效率提升。流动性环境预计边际宽松、资金面波动减弱,资金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中枢小幅下降。 |